以下是大家關于“高能級強夯”的探討(考慮到涉及隱私,名字用“工”代替,畢竟每一位都是建設祖國的工匠,向大家致敬)。
何工:強夯能級的提高固然一定程度反映了強夯技術的進步,但強夯技術的進步并不一定是以能級的無限提高為標志。進一步研究和完善強夯基礎理論應當還是必要的
張工:強夯是試驗科學,需要的是工程師思維,學者只能事后尋求合理的解釋,總結,否則失去了套路的意義
張工:只要探索,總有進步,有時候也需要回頭看看,也需要沉淀
張工:切香腸理論,走走看看是精髓,邁一步后再回頭
張工:其實強夯也不能因為光追求高度而忽略了廣度
張工:怎么理解“廣度”?
張工:就是說我們現(xiàn)在一直在追求強夯能級的提升而忽略了強夯側(cè)向延伸,比如置換、預成孔置換等
張工:強夯的基本原則是造殼,大能級夯的取向是造厚殼
周工:依我所見,對于三種土質(zhì),肯定是單擊夯能越大,加固效果越佳:一、西北地區(qū)深厚的自重或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;二、西南云貴地區(qū)削山填谷造地土夾石高填方地基;三、濱海淤泥地層大型拋石地基(珠海、大連、秦皇島)
馬工:能級越大擾動層越厚,需要多次加固夯,這個過程特殊。如果在黃土地區(qū)建議還是分層夯實效果好,否則夯坑太深容易埋錘。周老,黃土地區(qū)超大能級強夯有制約條件,大型拋石地區(qū)比較適宜
張工:黃土地區(qū)也有優(yōu)勢,容易造坑
陳工:其實黃土的直立性非常好
張工:大能級夯的適用條件:一、經(jīng)濟,相對于可分層;二、排他性,相對于填海,無法分層
張工:分層是否一定代表著經(jīng)濟有待討論
水工:我理解專家講的不能只是提高能級,有兩個出發(fā)點,意識因為經(jīng)濟學上的“效益遞減規(guī)律”,能級越高消耗越大,單位造價的相對效率越低,但如果條件合適加固深度應該是越大。二是其他研究包括參數(shù)設計監(jiān)測等要跟上,不能僅僅提高能級,應該全面提高
馬工:贊成
張工:我覺得能級越高,無用功消耗越小。設備的成本與能級不線性關聯(lián)
張工:單機效率和整體效率是兩回事
張工:寧干一錘,不干兩錘
張工:400噸米兩錘和800噸米一錘什么區(qū)別?
馬工:尤其在西北濕陷性黃土地區(qū),強夯有兩大作用,一是消除濕陷性,二是提高承載力,如果在這個地區(qū)采用15000kN·m以上夯擊能的強夯,上部擾動層的濕陷性無法消除,只能不斷的采取加固夯才能解決,與其這樣還不如在高填方黃土地區(qū)采用8000kN·m以下能級的分層填方和分層夯實。不同地區(qū)不同土質(zhì)效果是不一樣的。如果在寧夏南部濕陷性黃土地區(qū)打15000kN·m以上能級強夯,從施工角度來說會出現(xiàn)以下幾種情況:一、幾錘之后找不到錘把;二、如果夯錘深度在4米以上就要用梯子下去掛鉤,會有安全問題
張工:您說的這個是施工遇到的問題,現(xiàn)在有很多方法解決了
馬工:這兩個問題怎么解決?
張工:那歸入不適合大能級強夯類,太濕不好干大能級夯的歸到復合型地基范疇。自掛鉤,側(cè)通氣
張工:已經(jīng)有人替我回答了,做強夯機械的就是來解決強夯施工中存在的困難
馬工:夯坑深度大了避免不了有輕微塌方,夯錘都要用小型挖機去找,自掛鉤可不行
張工:試夯大能級的可行性,掛鉤這個問題好解決
馬工:我說的這種情況會在張家口、長治、天水、定西、固原、通遼、赤峰、阜新、三門峽等地區(qū)出現(xiàn)
張工:濕浸后難搞
周工:對于馬工的擔心,可否用超大能級強夯解決深層濕陷性和承載力,用大能級強夯解決中上層的承載力,最后用沖擊碾解決淺層的承載力和濕陷性。這三種工藝還可流水施工,速度不慢
張工:蘭州工地就是這樣子的
馬工:第三步還得用低能級夯實并消除淺層濕陷性
周工:同意!那就分四步,還可以流水施工。
馬工:沖擊碾壓只能消除2.5米左右濕陷性。我還有另一個問題請教各位專家,強夯規(guī)范要求含水量低于10不能采取強夯施工,可寧夏寧東地區(qū)地處毛烏素里沙漠地帶,這里是個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,大量的地基要采用強夯處理,怎么才能達到消除濕陷性并提高承載力。我們采取用能級換含水量的辦法消除了濕陷性,如果設計4000kN·m,我們建議設計單位嘗試用15000kN·m解決濕陷性問題,從2010年至今約施工300萬平方米,最后濕陷性都能完全消除
水工:關于含水量,我曾經(jīng)在內(nèi)蒙古克什克騰旗的一個項目上,含水量3%,我曾經(jīng)很擔心含水量的問題,但強夯效果很好。我在考慮,夯實能量與含水量的關系,如果能量夠大,對含水量的要求會降低,特別是沙土
馬工:這就說明強夯的適用性要做改變了
水工:因此前一段在寧夏的一個項目,含水量6%,黃土,我認為應該可以處理好,可惜的是沒有能夠?qū)嵺`證明。
張工:大能級換小含水量,同意
馬工:這個我們和寧夏當?shù)貛r土學會的專家們已經(jīng)達成共識,遇到這種問題只能用提高能級換含水率了,我們也正在把這種情況上報有關部門,還希望各位專家指導
周工:我理解強夯有含水量的限制,是因為土層含水越低。其內(nèi)摩擦角和粘聚力越大,早年只有中低能級的強夯,不能克服土的內(nèi)阻力,所以夯不實,規(guī)范中才會有此限制。現(xiàn)在有了大能級、超大能級強夯,一錘下來,巨大的夯擊能早就超過土的內(nèi)摩擦角和粘聚力形成的結構強度,夯實就不在話下。前面幾位專家提到的超高能級換含水量,就是這個理
張工:同意周老的總結,規(guī)范是總結過去的實踐,讓人們有依據(jù),現(xiàn)在是大能級強夯探索階段,一切法律、規(guī)范都源于追認
劉工:我理解規(guī)范對含水量的要求是基于當時強夯能量的限制,現(xiàn)在更大能級的夯錘及方法的實現(xiàn),通過試驗驗證可以降低對含水量的要求了,規(guī)范是對過去的總結,隨科技進步,應突破規(guī)范
陳工:從宏細觀結構看,足夠大的外力作用,可破壞土的孔隙結構和土顆粒形狀,土類不同和隨著深度的增加,強夯的這兩種效應對加固土體的貢獻占比會發(fā)生變化,這方面的現(xiàn)場試驗成功在哪里能查閱?技術進步始于實踐,但更廣、更好的實踐,離不開對機理的認識和所建立的理論
張工:創(chuàng)新是開路,機理研究是把路拓寬,畫上紅線,讓后來人別掉溝里
周工:超級夯能強夯,絕不是簡單的錘重和落距的數(shù)字增加,可能會有質(zhì)的變化,建議結合實際工程,加強實測,積累數(shù)據(jù),我行正在做沒有前人的探索